超越宗教的大智慧——《金刚经》之五般若
相信学佛的人都知道《金刚经》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金刚经在佛教中影响极大。千百年来不少人因研究金刚经而悟道成道,也因金刚经找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。金刚经的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,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。
在所有的佛经中,金刚经在学术上归入般若部,所以也叫金刚般若波罗密经。而什么叫般若?大智慧就叫般若。金刚经中的般若智慧包含五种,今日我们便来探讨一下。
实相般若
我们常说谁谁谁很聪明,但聪明是什么?实际上聪明只是意识的部分,它局限于我们现有的知识范围,或许你比他多学了一点知识,你就聪明了,又或者在同等的知识范围内,你的想象力更加丰富,提出了新的问题,那你也是聪明的。
但是我们来谈真正的道体,它是不可思议的,是我们五福用普通的知识去思考、研究的。当然不可思议并不代表不能思议。是要学佛的人修持去求证的境界,不是说凭构想就能猜出来的东西。
而后世因为总是先入为主,一说到佛,满脑子都是发着光的天神,有违真正的道体。所以便不再具体固定一个名词,反而找了很多代号,代表实相般若道体,而它也是般若中最根本的智慧。
境界般若
我们常说到“境界”这个词,甚至很多小学生从小被老师灌以“写文章要有境界”但是“境界”是什么?没人能给个准话。唐朝诗人言:“千江有水千江月,万里无云万里天。”光是读起来在脑海里就似乎有了这样的画面:虽然月亮只有一个,但是映衬在千万条河流中就好像有了千万个月亮。同样如果万里晴空没有一点云彩的话,那么便是无边无际的晴天。这便是境界,具体怎么说,很难解释得了。
很多禅师们因境界而悟道,就像是释迦牟尼佛仰望星空而悟出了“缘起性空”的道理。我们每行一步便有一步的境界,就像是很多的出乎意料都有着与原定计划不同的境界。人修道修到了某一种境界,其人生的境界就开朗到了某种程度,因此真正悟道的人,其般若智慧的开发是无穷无尽的。
文字般若
其实文字本就是一种智慧,就像我国的文字经过了千百年的演化一样,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。现在的我们都读过书认的字,但是字不是我们造的,文章也不是我们写的。有的人说句话都逻辑不清,但有的人却可以出口成章,随便写几句话都很优美,那这是因为他有着别人没有或者少有的文字般若。
修道和读书也是一样的,同样修道,为什么能出释迦牟尼佛那样的人,但为什么像他那样的得到高人又仅仅是少数,这与文字般若是绝对相关的。
文字般若也并不是凭聪明而得来的,真正悟道的人,不论是记忆力还是思想境界都很高。就好像为什么有些人读书能一目十行,读一遍就能理清逻辑,但是有些人不仅要一个字一个字抠,读完了大脑一片混乱,什么也没记住。这就是不同的般若智慧,也是文字般若。
前文我们谈到了金刚经中的般若智慧,所谓般若智慧并不是普通的智慧,是指能够了解道、悟道、修证、了脱生死、超凡入圣的智慧。它不是我们常谈到的普通的聪明,而是属于道体上的根本的智慧。
我们讲述了实相般若、境界般若和文字般若,本次我们谈谈剩下的两种般若智慧。
方便般若
“方便”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一般还是很讨喜的,比如工作任务简单方便这样,人人都喜欢方便的事不喜欢复杂和困难,喜欢通过某些事某些人做了什么达到让自己的方便,因而喜欢“方便”。但是这并不是佛学的方便。
相传东汉时期有个大将军,也是宰相,是战场上的英雄国家的战士。但是他却被批“不学无术”原因是他只会打仗不读书,在处理国家大事的问题上没有合适的方法,引得群臣激愤。那么这里的“不学无术”是什么呢?这位大将军因为自己知识储备过少,给别人给国家的治理带来了“不方便”,那还不就是不学无术了。
所以,一个有学问有思想的人,他有着自己无师自通的方法,善于把难懂的东西用自己的方式简单地转化出来传达给他人,给他人行方便。研究佛道也一样,我们今天实际上都是踩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参悟的,这就叫方便般若。
眷属般若
日常来说眷属就是指亲戚朋友,但般若的眷属是什么呢?眷属般若是跟着悟道的智慧而来的,佛学名词叫“行愿”。佛学所讲的六度,即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对每一个修禅的人来说都要不断地询问自己的,要如何做到布施,如何才能持戒,又要如何忍辱,如何禅定修证佛法呢?
而我们也能看到的是前五度都非常好理解,那么般若是什么?这也就是为什么般若排在最后的原因,前五度就是般若的眷属,也就是五个行愿。一步一步一个一个把这五个眷属做到做好了,才能大彻大悟然后在修道的路上更进一步,开启般若智慧。
五种内涵汇集金刚般若
以上我们讲述了在金刚经中般若所包含的内容。般若的内容,包含了悟道之愿,当然也并不是绝对的,每个人尤其是大家对佛道的参悟都有不同。但是为什么这五种般若智慧要汇集于金刚经呢?为何在般若前加上了“金刚”二字?
其实,金刚在金属中是非常坚固的,金刚钻、金刚石都是坚硬无比的金属,而且无坚不摧。而金刚金至今以来也有了五六种不同的翻译。其中有一种所言“能断时间一切痛苦、一切烦恼,而成圣成佛”认为金刚经便是有这样的价值,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,让世人脱离苦海而到达幸福的彼岸。所谓“云何以此经,究竟到彼岸”研究金刚经并真正能参悟到其中的真理后,便能理解如何脱离三界苦海,达到常乐我净的极乐世界。
(完)
摘自: 《金刚经说什么》,南怀瑾,东方出版社 · 【音频,蜻蜓FM,菩提雅舍】